发布时间:2023-02-27 09:44:12 星空加盟网
YMG全媒体记者 刘海玲 摄影报道
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,过去是一家一户制作,用于庆祝、祈福、馈赠。近几年,经过一批花饽饽手艺人的创新,胶东花饽饽更加营养美味健康、形似艺术品,不仅用于喜庆仪式,更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“飞”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花饽饽越来越受欢迎,这便衍生出了做花饽饽的新行当。烟台姑娘臧钗瑗大学毕业后,就选择了这门老手艺、新职业。经过三年的发展,她开了两家店铺,靠做花饽饽买了车买了房。
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当职业
臧钗瑗是一位招远姑娘,今年25岁,2018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国际贸易专业。刚毕业那会儿,父母都希望她能进一家大单位,找一份稳定的工作。未料到,臧钗瑗却想做花饽饽,她说:“做自己喜欢的事,才能把它做好。”
臧钗瑗对花饽饽的喜爱源于奶奶对她的影响。小时候,奶奶经常做花饽饽,臧钗瑗就在旁边认真地看,后来就动手跟奶奶一起做。臧钗瑗的童年记忆里,做花饽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。
胶东花饽饽根植于人民生活,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2009年,胶东花饽饽民俗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臧钗瑗认为,只要把花饽饽做好,就不愁没有销路。
2019年,臧钗瑗不顾父母的反对,把自家车库当成做花饽饽的工作室。奶奶做的花饽饽,色彩是用色素喷上的,吃饽饽的时候要把彩色的皮揭掉。而今,臧钗瑗做花饽饽的色彩取自天然果蔬汁,绿色取自菠菜、蓝色取自蝶豆花、黄色取自南瓜、红色取自红曲米。此外,还有面粉、牛奶、鸡蛋和白糖,没有一点添加剂。
一开始没经验,蒸出来的花饽饽不是塌陷就是裂口,臧钗瑗便上网看教程,反复试做,找出问题症结所在,想办法解决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臧钗瑗总结出一套揉面、保色、醒发、蒸制花饽饽的技巧。
臧钗瑗做出来的花饽饽口感好,形态惟妙惟肖,超乎父母的想象,父母的态度逐渐转变。
三年间把店铺从招远开到了芝罘
2020年初,同城配送行业迅速发展。臧钗瑗审时度势,在招远市区开了一家做花饽饽的店面,她做的花饽饽暄软、香甜、好看,不但受到同城市民的喜爱,在网上也打开了销路,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城市,可爱的卡通造型花饽饽为疫情中人们的餐桌多了一份色彩和情趣。
在烟台、威海一带,比较正式的传统仪式上,大饽饽依然是主角。后来,臧钗瑗又开发出了婚宴系列、乔迁系列、抓周系列、过寿系列等多个系列的花饽饽,此外,还有十二生肖、花束、老虎、聚宝盆、福袋、葫芦、元宝等单品造型。价格从几元至上千元,网上销售与实体店销售同步提升。臧钗瑗自己忙不过来,又请了几位阿姨做帮手。
疫情三年,有的实体店倒闭了,但臧钗瑗的生意却越做越好,靠自己努力买了新房和汽车。当初,很多亲朋好友看不起她做花饽饽。后来,很多亲朋好友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这里当学徒。
手把手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
花饽饽制作一直以来拒绝“科技与狠活”,健康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,很多人向臧钗瑗求教如何做花饽饽,于是,臧钗瑗于今年10月份在芝罘区开了第二家店,边做花饽饽边教授学员。
为了方便爱好者居家学习,臧钗瑗开发了一套线上视频课程,很多宝妈自己学会了,做给孩子吃;为了方便创业者学习,她将店铺作为教学基地,手把手教学员做花饽饽,还将实体店运营经验倾囊相授。“以前做花饽饽基本都是中老年人,现在我这里的学员大多是年轻人,有的学员回老家已经开店了。”臧钗瑗欣喜地告诉记者,做花饽饽的传统手艺后继有人!不得不说,臧钗瑗把花饽饽做成了一项产业,生产、销售、教学一条龙。
12月5日,记者在臧钗瑗芝罘区的店铺里采访时,看到她刚开发出一款“醒狮兔”花饽饽,她说这是为即将到来的兔年春节而准备的,“既然选择了花饽饽作为事业,我就会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这上面,有时晚上在梦中还在想如何研发新产品。”
原文发表于2022年12月8日《烟台晚报》:
1.填写信息
2.沟通需求
3.项目推荐
4.合作洽谈
5.加盟成功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