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2-28 03:28:43 星空加盟网
1 身心按摩
家对面,新开了一座综合商场。
商场消费项目齐全,不仅包括日常衣、食、住、行,还有身体理疗。我每次进入商场,总能引来销售推销身体按摩、舒经活络等服务。
有一次,被销售“逼”的实在没法,就去门店体验。门店装修华丽,员工服务也热情,身体被按摩一个半小时,感觉很放松。
虽然按摩师不是专业的医生,不能解决根本的身体问题,但是在她的帮助下,至少让紧绷的肌肉放松,从而带动情绪放松。
其实,身体按摩兴起许久,门店遍布大街小巷。有人叫它SPA,有人称之“马杀鸡”,还有中式、泰式、印式等各种不同风格。可见该行业的欣欣向荣。
不禁想,若心理咨询行业,也这样“正大光明、堂而皇之”推销、揽客,不知是何种情景?
不过,揽客前得改改名,不能叫什么“心理咨询”,或许改称“心理按摩”,才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。
2 心理咨询不可耻
常听人说,成年人的艰难,唯有自己扛。
将脆弱写在朋友圈,很可能被笑话,还会成为别人的谈资,
找人倾诉,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心联系的人。
于是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毫无征兆地大爆发,大崩溃。
成年人抗击打能力不错,尚且如此。未成年人,更是容易被摧折。
那些出了校门,就回不来的孩子,令人惋惜痛心的同时也会有疑惑,为什么在他们面临绝境前得不到帮助?哪怕一次,也好。
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,肉眼可见的增加,
而大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又极其的不合理。
甚至许多人认为,寻求心理服务是可耻的。
春节,在老家,一位小姑娘,十六七岁,私下里被传身体不好,我有些吃惊,这么大的孩子身体抵抗力一般不错,怎会身体不好。仔细询问后,母亲压低声音告诉我,小姑娘得了抑郁症。
农村家长对抑郁症还十分不了解,觉得它与精神病挂钩,十分丢脸,不想提及。小姑娘父母离异,奶奶养大,到青春期遇到点心理障碍,很容易理解。我想帮帮她,于是让父亲私下去询问小姑娘家人,她的实际情况。
没想到我父亲一句话没说完,小姑娘爸爸就跳起来了,“你听谁说的,谁在那里乱嚼舌根,没有的事儿,我家孩子好着呢。”父亲落荒而逃。
还有一例。
我不知道是家长对咨询有误解,还是这位高中生对咨询有误解。无论如何,坦诚沟通,是建立信任关系,有效交流的前提。
心理咨询不可耻,且心理咨询需要独立、安静、不受干扰的空间,进行私密的、心与心交流。
家长实在太抬举我,我并没有办法在那么多干扰的场景下,与我的来访者建立很好的咨询关系。心理咨询的宣传推广道路,真是任重道远。
3 心理按摩效果有限
接纳心理咨询,除去耻感,还有一项,就是不能对心理咨询期待过高,它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。
那为何还要去做心理咨询呢?
比如,一位朋友说,她有一位发小,很是可怜,患有精神分裂症多年,药物控制得很好,但是与她交谈时,明显感觉到她心里有巨大的“痛苦库”需要被倾听、被理解、被抚慰。
她自己没有很多时间、也没有强大的心理能量,听发小倾诉,她希望发小能有一位安全、同理、有耐心的咨询师,听她倾诉,倾倒痛苦。
4 心理咨询得走下神坛
在大学里,学习心理学时,老师们都说,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,并不只是技艺。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,所以需要学习心理学原理、心理学史、心理学研究方法、心理咨询操作规范、心理咨询流程等等,全套下来,大学四年,研究生三年,还未必能学得齐全。
进入社会,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。
心理学门槛被降得极低,咨询师养成广告宣传:在线学习几个月,就能拿证,做咨询。
有一段时间,我恨这个行业。行业内,所谓的大咖,不是想着怎么去让这个行业良性循环,越来越好,而是踩着新手往上爬;有了名气,就想着套现,开直播、办工作坊、做培训、做督导,收费相当高。
咨询助人之心,少之又少。
大量的咨询师,想要继续深造,每年得投入巨额金钱,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由此接受心理服务的人,需要支付的咨询费用就大大增加。不管咨询师水平如何,每小时1000元/2000元,也收得很自然。
1.填写信息
2.沟通需求
3.项目推荐
4.合作洽谈
5.加盟成功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