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分类: 餐饮 教育 酒店 休闲 服务 家居 家纺 服装 酒水饮品 零售 医药 建材 环保 珠宝 美容 母婴 汽车 金融
加盟资讯
当前位置:  加盟资讯  创业知识资讯正文

我在医院开咖啡店(我在医院开咖啡店怎么样)

发布时间:2023-02-27 18:11:16 星空加盟网

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1379天在你的印象中,咖啡店大概是什么样子的?是像星巴克那样看上去就高大上,还是像街边小店那样小众清新呢?事实上,在刚过去的2019年,咖啡店的定义已经不拘

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1379

在你的印象中,咖啡店大概是什么样子的?

是像星巴克那样看上去就高大上,还是像街边小店那样小众清新呢?

事实上,在刚过去的2019年,咖啡店的定义已经不拘泥于传统的商圈店面,而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。

比如,加油站、美发店、洗衣店、甚至是医院这样的地方。

早在04年,星巴克就在上海东方医院开设了分店,采用半开放的形式经营,还引发不小的争议。

去年10月21日,瑞幸咖啡在武汉同济医院一口气开了3家店。

不到两个月时间,太平洋咖啡就在广州开了一家新的医院店面,在医院渠道累积开出近20家店,生意还都不错。

只能说,在“咖啡+”的赋能下,现在要喝一杯咖啡,那不过一个小程序的事。

而本土的咖啡品牌,在过去两年更是遍地开花,势头凶猛,倒逼着星巴克做出更多改变。

根据最新数据,瑞幸门店已经逼近5000家,星巴克只有4200家,也就是说,瑞幸的门店已经超过了星巴克。

而这些开店数量越来越多的本土咖啡品牌,都离不开这三个共同特征:

第一,流量在哪,它们就开到哪。

随着市场活跃、门店数量增加,白领、上班族等咖啡准消费客群已经“不够用”了。

咖啡店需要寻找新的增量市场,挖掘新的消费人群或者拓展既有人群的消费场景。

于是乎,咖啡开始追着流量跑,开在了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。

消费者没有时间来,我就到他们常去的地方卖咖啡,融入有流量的消费场景中。

比如,便利店、健身房、医院等。

第二,产品不守旧,消费者喜欢什么就开发什么。

咖啡里可以加珍珠,可以加布丁...总之消费者喜欢什么,品牌方就开发什么。

咖啡,也开始接起了地气,价格也回归到了一般人喝得起的水平。

你不改变,市场就会有人帮你改变。

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第三,不局限于实体上的咖啡店场景。

比如连咖啡的“口袋咖啡馆”,就让消费者能够自己在线上开间虚拟咖啡店,一天之间,就有50万人“开店”,特别新奇。

可以说,在快速消费品这个市场,多的是拥挤不堪的赛道。

但国内市场,本土品牌总能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“惊喜”。

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,在研究了中国46个新生势力品牌之后发现:

这些本土新兴品牌的增长速度,是同品类平均增速的两倍。

比如三顿半咖啡,2年前,它还只是淘宝上的一个小众咖啡品牌,但到了2019年双11,它的业绩直接超过了霸榜多年的雀巢。

再比如钟薛高,这个主打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冰淇淋品牌,在一年半的时间内,实现了400%的业绩增长。

要知道,雪糕、速溶咖啡这些品类,前有狼后有虎,几乎已经是寡头竞争的市场。

这些新兴本土品牌,是怎样做到现在这么快的成长速度的呢?

很多人认为,这只不过是资本驱动下的结果,是不可持续的。

但实际上,新兴品牌要发展要扩张,真的就只有烧钱这么简单吗?

凯度消费者指数在2018年,发布的“中国46个快消品新生势力品牌”时曾指出:

新生势力品牌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,得益于他们在产品、品牌推广和渠道选择方面的无数创新。

那么,这些新生品牌在产品、品牌和渠道选择上的创新,到底新在哪里呢?

今天我想跟大家仔细聊一聊。

在产品上,新生品牌更喜欢“单点突破”,打造爆品。

这对新生品牌而言,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。

与其什么品类都做,不如只专注于少数经过验证的明星单品或系列产品上。

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一来消费者能更快做出选择,二来能消除不必要的产品复杂性,三来能够做出更好的资源调配,减少业务过多带来的资金链风险。

比如去年的天猫双11,完美日记仅用28分钟就超过了2018年双11全天销售额,成为天猫首个销售破亿的彩妆品牌,还成为第一个登上天猫双11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。

它的打法就是,保持每个月5到6款新品上新的频率,并且在双11、618等时间节点前推出重量级新品。

相比之下传统的化妆品牌产品的开发周期往往为12个月至18个月,电商节日,只为清库存。

而在品牌推广上,主打社交网络跟电商平台。

很多外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,会习惯性地依赖线下卖场渠道进行推广。

但在线上渠道却十分保守,这就给了一些小众的本土新兴品牌最好的机会。

它们会通过社交媒体、创新营销来进行品牌曝光。

像是通过小红书种草、灵活运用KOL(意见领袖)的流量资源、抖音短视频、电商直播等等。

除了线上渠道外,线下渠道也成了本土品牌冲出外资大品牌“包围圈”最好的突破口。

有一些擅长渠道建设的本土品牌,则在下沉市场找到了机会。

比如纸尿裤品牌——爸爸的选择,它一开始就选择绕开了已经非常成熟的线上渠道,埋头深耕母婴线下门店。

到了2019年,成立不过4年的爸爸的选择,已经在线下拥有2万家合作门店。

而在渠道选择方面,新兴品牌不刻意追求“全渠道”,而是选择可以拉高转化率的渠道入手,开展精细化运营。

比如“元気森林”品牌的爆款产品——燃茶、气泡水,就是从大家熟悉的便利店开始布局,并且迅速走红。

主打“健康”“0卡路里”的元气森林,选择了范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连锁便利店系统。

因为它认为,自己的消费者一般只会在这些地方买饮料。

特别是对于白领来说,便利店扮演着一日三餐的重要角色。

这样的渠道选择,无疑是非常有远见的。

说到底,除了自己争气外,中国市场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购买力,帮助了这些本土新兴品牌快速成长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1-10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,同比2018年增长了8.1%。

这对于诞生在这里的本土品牌来说,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
最后,借用一句泰戈尔的名言送给大家:

向着月亮进发,即使没有到达,你也会落入群星之中。

责任编辑丨范炜典

想加盟开店做老板?填写信息由专业的创业顾问向您推荐靠谱项目
加盟“五”步法

1.填写信息

2.沟通需求

3.项目推荐

4.合作洽谈

5.加盟成功

*您的称呼:
*联系电话:
您想说的:
*验证码:
已有0人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