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04-14 14:09:10 发布人:
近年来,瑞士奶酪火锅在中国俨然成为了小资美食的代表。一方面这与瑞士给人的富有、精致印象息息相关,另一方面,随着乳酪蛋糕、芝士蛋挞的走红,女生们常常会将火锅“底料”奶酪与甜蜜下午茶联系在一起。
殊不知,正宗的瑞士奶酪火锅一点也不“甜蜜”、“浪漫”,若回溯一下奶酪火锅的发明史,还会发现这竟然是道名副其实的“穷人菜”。
瑞士火锅其实是“穷人菜”
由于瑞士弗里堡(Fribourg)地区的牧民需要长时间在高山牧场生活,高海拔地理局限使一日三餐成为棘手问题。
瑞士弗里堡
如何将硬邦邦的奶酪和不新鲜的面包变得不再难以下咽?为面包块裹上加热融化的奶酪或许是最佳选择。即使是“坚硬如石”的面包,在热腾腾散发着奶香的奶酪作用下,也会变得入口即化,这道经济又营养的料理便成为了享誉全球的瑞士“国菜”。
包裹上热腾腾的奶酪,再坚硬的面包也能入口即化。
一次,有幸与友人来到法国萨瓦地区的名城安纳西(Annecy),我俩特地挑选了一家网上评价颇高的传统瑞士菜餐厅Le Freti,意欲一探瑞士火锅的“真面目”。
Le Freti餐厅外景(图片来自餐厅官网)
这家餐厅主打的便是奶酪火锅和Raclette烤奶酪。
一进餐厅,扑鼻而来的奶酪咸臭味一下子令我俩震惊了。
原来全世界人民都有一种相同的“奇葩”爱好,那就是迷恋“臭美食”。和中国的臭豆腐、臭冬瓜一样,“臭美食”总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如果说气味是一把开启回忆的钥匙,臭味带来的刺激感,或许最能勾起人们对家乡与童年的回忆,因此,欧洲人闻到奶酪“臭味”,正如身在异乡的中国人闻到臭豆腐,爱的不是臭味本身,而是背后温情的家乡味道。
所以“臭美食”让本国人疯狂的同时,却很难得到外国人的共鸣。
终于适应了店里的咸臭味,一看菜单,又被震住了。
原来奶酪火锅的“锅底”种类如此繁多。什么奶酪搭配什么奶酪都有不同的讲究。赶忙在网上搜索了一下“攻略”,才知道,原来根据各地区使用的奶酪不同,瑞士奶酪火锅种类各异。
一半格吕耶尔奶酪(Gruyère),一半瓦旭酣奶酪(Vacherin)最为传统,俗称“一半一半”(moitié-moitié),又被称作“瑞士火锅”(fondu suisse);
格吕耶尔奶酪是传统瑞士火锅的灵魂
100%格吕耶尔奶酪是沃州火锅(Fondu Vaudoise);瑞士纳沙泰尔(Neuchâtel)地区,人们用格吕耶尔奶酪搭配埃曼塔奶酪(Emmental);在瑞士中部,则变成了1/3格吕耶尔奶酪、1/3埃曼塔奶酪外加1/3斯勃里恩兹奶酪(sbrinz)。
法国人也有自己特色的奶酪火锅,在与瑞士相邻的汝拉(Jura)地区,则由孔泰奶酪(comté)“独当一面”。
孔泰奶酪是法国东部名气最大的奶酪之一。
当然,出镜率最高的非格吕耶尔奶酪莫属,这种奶酪源于瑞士中部瑞士弗里堡州小镇格吕耶尔,据称它混合了75种芳香,可谓瑞士奶酪中的“贵族”。
最终与友人在众多“锅底”中挑选了最为传统的“一半一半”火锅,既然被称为“瑞士火锅”一定堪比最佳“代言人”。
心急火燎终于等来了火锅。一个小锅、一篮面包块就是全部的火锅大餐。
一篮面包加一锅奶酪就是火锅的全部
火锅咕噜咕噜冒着气泡,顺手叉起一小块面包在火锅中“涮”了一会儿,干涩的面包立即被奶酪包裹成金黄色。送入口中,第一口感就是咸,不过咸味随即一闪而过,只剩下浓浓的咸香留于口齿间。
包裹着奶酪的面包块
可惜两三口过后,就令人感到厌倦和乏味。不得不承认,缺乏层次感和过于油腻是瑞士火锅的致命软肋。
熏肉和色拉与火锅相伴,吃多了只剩咸和腻
细想此次初探瑞士火锅带来的多重震惊和失望,或许翻译带来的误解是一大主因。
奶酪火锅中“Fondu”一词在法语中为融化的意思,指的就是融化的奶酪,所以与中国火锅不尽相同。
中国火锅强调的是以滚烫的热锅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,但主角仍然是菜;瑞士火锅从名称上就告诉食客,“锅底”奶酪才是品尝的重点。但有意思的是,“Fondu de fromage”翻译成了“奶酪火锅”,中国的火锅翻译成法语成了“fondu chinois”,以至于双方对对方的“火锅”都产生了误解,尤其是中国人往往误以为奶酪火锅只是将汤底换成了奶酪,也可以涮肉、涮蔬菜,但一到店里,发现只能“涮”面包,简直大跌眼镜。一顿饭,就用面包沾奶酪?真是不可思议。
或许法国人对中国火锅也有太多不解,什么食材都扔下锅,究竟会是什么味道?也许这就是一起因翻译造成文化误解的典型案例,看来,翻译造成的文化影响真是不容小觑。
点赞+关注 饭泡粥在法国!
一起做快乐的干饭人!
我对项目很感兴趣,请尽快寄资料给我!
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?
我想详细了解加盟流程!
加盟该项目能得到哪些支持?
我想加盟请电话联系我!
加盟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?
项目很好,请尽快联系我详谈!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