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2-24 06:52:15 星空加盟网
C先生在某住宅区的旁边,经营着一家洗车行,请了6个员工,日常生意还行。因为C先生的洗车行洗得特别细致,还吸引了不少高档车前来。
可有个问题,让C先生一直很苦恼,就是生意并不是稳定而持续的到来。有时候,会一窝蜂同时开来好几台车,门口的停车位还够大,可车主却不想等,一见要排队,掉头就去别家了。等这些不想排队的刚走,手上的活儿也忙完了,接下来,是半天没有车来。
这种情况还挺常见,眼看着到手的生意去了别家,C先生也很是头疼。于是,他认真琢磨了一下顾客不愿意等的原因。首先,等待是件很无聊的事情,这个时间段里,车主没事可干。其次,没有合适的等待环境,车主只能站在旁边,眼睁睁看着员工洗车。
想出了原因,C先生有了应对方案。他决定,紧挨着洗车行,开一家咖啡馆。第一,给顾客提供舒适的等待环境。第二,咖啡是要慢慢品尝的饮品,可以使顾客更有耐心。第三,咖啡馆本身也是个挣钱的营生,来喝咖啡的客人还可以顺便洗个车。
为了咖啡馆,C先生投入了很多时间,金钱和精力,他非常清楚自己客群的消费品级和实力。由于C先生完全不懂咖啡,他花了三个多月时间,认真市场调研和学习,最后选中一款半自动咖啡机,并聘请了一位高级咖啡师,选择的原料也是很昂贵的。
咖啡馆终于建成了,为了让顾客接受咖啡,C先生豪爽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试饮。只要进店洗车的顾客,都送一杯免费的咖啡。他亲自守在店里,询问每一个顾客对咖啡的意见。答案是千篇一律的好喝,有人还说,口感甚至不比业内某大牌差。这让C先生放下心来,对比某大牌三十几元的均价,自己的咖啡馆定价在二十多元左右,还是很有竞争空间的。
半个月试饮过去,C先生开始正式售卖,并保守的采用了一些营销手段,例如洗车的顾客送八折劵,或者喝咖啡的顾客送八折洗车劵之类。
但奇怪的事发生了,咖啡店的生意非常惨淡,销售额低得让C先生吃惊。不仅如此,咖啡店也没有换来愿意等待的顾客,大家和以前一样,看到洗车排队就去了别家,丝毫不接受店员让他先去喝咖啡的建议。就连已经在洗车的顾客,也很少坐在咖啡馆里等待,而是蹲在洗车间旁边的花坛边,直直地看店员洗车。
洗车的客流几乎没有转化到咖啡馆去,来咖啡馆消费的,反而是一些陌生人。但是客流也不多,和C先生昂贵的成本对比,每天是一笔亏账。C先生非常郁闷,为什么在逻辑上非常清晰的商业推论,实操起来完全变了样?
在这个案例中,C先生找到了经营的问题,推论出顾客潜在需求,并将这个需求转化成了供应,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?
首先,C先生找到的顾客需求,并不是真正的需求,而是来自于C先生的推测。
顾客真正的需求是,不愿意为洗车这件事排队。
C先生进行了自我表达,认为只要解决掉顾客排队时的无聊感和不适感,就可以让顾客愿意排队。他解决的,是另一个需求。 根本无法对接。
他错的第一点,就是找错了顾客需求。
其次,C先生提供了咖啡馆的方案,也是来自于自己的想象,没有给等待的顾客准确画像,看看这些客群喜欢干啥。
所以他错的第二点,是提供了错误的解决方案。
那么为什么经营效果和预期相差那么远,难道C先生的客群里,没有一个真正爱喝咖啡的人吗?
我们来看看消费频次。
每天洗车的客流里,,隔一段时间才洗一次,里面可能会有爱喝咖啡的人。
爱喝咖啡的客流里,可能天天都要喝,里面会有很多需要洗车的人。
在这里,喝咖啡明显比洗车要高频。
这是犯了典型的用低频引流高频的错误。
而且,洗车客流里的喝咖啡人群,不一定会消费C先生的咖啡,为什么?因为看起来很不专业,洗车和咖啡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。去洗车的顾客,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和时间预算,他没有打算去喝一杯看起来不专业的咖啡,并为之消耗更多的时间。
那么洗车行旁边不能开咖啡馆吗?当然不是,简单的为经营一家好的咖啡馆而经营,就是最好的关联性生意。
1.填写信息
2.沟通需求
3.项目推荐
4.合作洽谈
5.加盟成功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