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1-25 05:16:02 星空加盟网
宋老爷正坐在松下的石桌旁,和朋友一起看桌上精美瓷碟里的一枚乌溜溜的东西,嘴里正在交谈着什么。
“你瞧这松花,比之上一个,成色可好多了。”宋老爷欣慰道。
另一人颔首,朗声笑道:“是,这一枚比之上一枚,花型更为整齐,是难得的好蛋。”
姜姮听清楚了他们讨论的是什么,又一眼看见,差点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那两人看的,不就是剥了壳的松花蛋吗!
客栈小二说的果然没错,宋举人老爷没能逃过松花蛋的魅力,她今天带来的松花蛋,肯定能让宋老爷见之心喜!
翠袖温柔地拉了拉挂在园门边的铜铃铛,铜铃叮铃作响,引得宋老爷和其友人一同抬头,朝这边看来。
“老爷。”翠袖行礼,然后道,“门房来报,有想租营坊街上铺子的客人来,还带了些东西。”
她并未提姜姮是来找自己的,直接说是想租铺子的人。
那宋老爷看上去四十左右,留着山羊胡子,一身文人风采,其朋友却年轻,不过二十的模样,这样寒冷的天气,手里竟然还拿着一柄折扇。
二人一同好奇地看着姜姮,见是个黄毛丫头,心中更加好奇。
姜姮不惧他们的视线,落落大方朝他们一笑,行礼道:“宋老爷好,想租下营坊街铺子的正是小女子。”
“我家铺子挂在了牙行,直接找牙郎便可,为何要直接上门来?”宋老爷奇道。
这时翠袖恰到好处地上前一步,把手里的篮子给宋老爷看:“这是客人带来的东西,请老爷过目。”
宋老爷视线扫过,本以为带来的不过就是一些常见礼品,可刚扫过去去,他的目光顿时一凝,被那一堆松花蛋所吸引。
他一下不敢置信,又仔细看了两眼,发现那竟然真的是一篮子松花蛋,顿时失声道:“时乐,你瞧这些蛋!”
被称作时乐的年轻男人本也是随意瞧了几眼,一见那些松花蛋,也是惊讶道:“竟然有这么多!”
可让他们惊讶的事情不止这一件,看完了松花蛋,宋老爷的目光又注意到了松花蛋下压着的蔬菜,顿时更加惊奇,竟然失态地一把夺过了翠袖手里的篮子,拿去仔细查看。
“这么新鲜的莴苣,竟然还有黄瓜?!”宋老爷一一把那些东西都数了出来,总算把目光投向了姜姮,连连道:“这太贵重了,这位姑娘如何称呼?”
“鄙人姓姜,白石村人氏。”
“姜姑娘,这些太贵重了,听翠袖说是想租我家铺子?只需找和兴行便可,不须带如此贵重的东西来。”宋老爷把东西都原样放好,矜持地收回了手。
姜姮听他说话,便知道这举人老爷为人正派,顿时苦笑道:“小女子去问过牙行,牙郎说那铺子要五年一租,一次给租金。我初来乍到,身上没有那么多钱财,只好来宋府试一试,能不能将缴租改为每年一交?”宋老爷听她说前面的还皱了皱眉,后听她说话大大方方,也就认真听她说话。
得知她提着东西来的本意只是为了把缴租方式改改而已,宋老爷顿时笑了,爽快道:“这有何难?原本的规矩也是牙行东家建议我修改的。”
姜姮的双眼立刻一亮。
只听宋老爷说完,又对翠袖吩咐道:“你就陪姜姑娘去牙行走一道。”
姜姮这才肯定,这个宋老爷是已经答应了她的要求,顿时大喜,脸上也出现了笑容,立刻诚恳地对宋老爷道谢,却听宋老爷温和道:“这篮子也一并提回去吧,我无功不受禄,还请姜姑娘见谅了。”
姜姮想了想,道:“这都是我自己种出来的菜,松花蛋也是我自己做的,宋老爷就是收下又何妨?”
宋老爷一听便更加惊讶,没想到风靡整个宜川镇的松花蛋,竟然出自这个小姑娘之手!他压不住诧异,急问道:“这竟然是姜姑娘你做出来的?”
姜姮微微一笑,颔首道:“正是小女子无事琢磨出来的,今日我贸然上门来,便想着带一些自家东西,还请宋老爷不要嫌弃。”
宋老爷心中天人交战,又想留下这些,又觉得自己不该收下,十分为难地看着这一篮子东西。
光是那十个松花蛋,就太让他心动了,更别提下面还有青翠欲滴的新鲜蔬菜,要知道现在可是刚过腊月,滴水成冰呢!
此时在一旁的年轻公子忽然“唰”的一声展开了手中折扇,摇了摇笑道:“宋大哥,你便是收下又如何?我瞧这姑娘一片赤忱,如果你受之有愧,就免去她这一年租金不就两全其美了?”
宋老爷一听,顿时找到了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,叫道:“对!就这样!”
说完他就急忙朝年轻公子哥拱手作揖,连声谢谢他解惑,又吩咐翠袖:“你跟姜姑娘走一趟,去和兴行把房契摘下来,咱们家自己和姜姑娘签文书,今年的租金就给姜姑娘免了。”
姜姮张口结舌地看着眼前的事态变化,万万也没想到,自己本来只是想来改一改缴租法子,现在却连头一年的租金都免下了!这着实令她想不到。
而翠袖却已反应过来迅速把篮子放下,对着老爷行礼后拉着姜姮就走。
姜姮还有些没反应过来,就被翠袖拽着,跟在她身后出了门。
一路走到牙行,姜姮才终于回过神来,忙不迭对翠袖道谢,翠袖眉眼弯弯看着姜姮,笑道:“这不正合你意,谢我做什么?”
“还是要谢谢翠袖姐姐领我进去……”姜姮解释道。
“我也没干什么,只是现在这大街小巷都在叫卖豆腐,若不是你教我做什么杏仁豆腐,我怕是都要去找你了!”翠袖佯装啐她一口,愠怒道。
翠袖说得轻巧,姜姮却知道她是在怨自己,急忙道歉后道:“这冬日里,翠袖姐姐不如把豆腐放屋外冻上一晚,第二日再化冻后烧菜,会比普通豆腐入味呢。”
这是一个新法子,翠袖眼睛一亮,急忙记下了,再拿手指点点姜姮的额头,道:“就你精怪,连松花蛋也是你做出来的。”
姜姮嘿嘿笑,一副憨厚的模样,同时心中明白了,其实翠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,不然恐怕是见到自己第一眼就要轰走了,现在能这样,估计是凭借豆腐得了不少主家的赏赐。进了牙行,翠袖朝掌柜说了要拿走房契的要求,掌柜却道:“贵府挂在这里的房契还未期满,若是要摘下,可是要赔付违约金的。”
翠袖皱起了眉,问道:“多少?”
“一两银子。”
翠袖一听便怒了,还有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?顿时柳眉倒竖就要说话,却被姜姮一把按了下来。
姜姮按着她柔声安慰了好一会儿,然后自己从袖袋里摸出一两银子给了掌柜,掌柜收了钱也不多说话,马上就把房契摘下来交给翠袖。
接过了房契,姜姮与翠袖两人离开牙行。
刚走出牙行大门,翠袖就怒道,“好个掌柜,白白赚一两银子!下回有什么东西,再也不找他们牙行了!”
姜姮却不愠不怒,心情大好,面含笑意柔声劝道:“他们也是做生意的。”
一路劝着还在光火的翠袖,二人回了宋府签了文书,签字画押后,这租铺子的事情就办妥了。
翠袖送姜姮出来,站在门口朝姜姮道别,姜姮万分认真道:“翠袖姐姐,我看宋老爷对松花蛋喜爱,那以后每月我都送一些来,有什么新鲜的玩意,我也送来给你们尝尝。”
翠袖惊讶地看了她一眼,好笑道:“你也是小本生意,若真想报答,我每月去你铺子取五个松花蛋给老爷就成,多了他得骂我的。”
“也好!”姜姮笑着朝翠袖作揖后步下台阶,想想又回头对她招招手告别,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。
回客栈的时候,天色将晚了,阿伍还未回来,二娘正带着弟妹整理东西。
看见姐姐这么快回来,还带着文书,二娘惊讶万分道:“这就好了?”
“好了。”姜姮笑着摇了摇手上的租赁文书,开心道,“咱们这就可以去把东西搬去了!”
听到姐姐这么说,二娘立刻道:“那咱们今天就可以搬去了!”
姜姮把文书收好,道:“等阿伍回来了再去,等会他回来了,我们全跑了,他上哪找我们去?”
二娘一听也是,但是还是压抑不住兴奋之情,开始把琐碎东西收整好。
下午时候,阿伍就回来了,姜姮急忙把好消息告诉了他,大家一起去铺子那看了看。
屋子里家具齐全,白石村那边的家具就不需要带来了,只是到处都是灰尘,走几步扬起一大片,呛得人咳嗽连连。
姜姮本以为今天就可以从客栈搬来了,此时仔细一看发现还是得打扫一遍,于是二话不说,撸起袖子开始整理。
院子里就有一口水井,井里水质干净,二娘从行礼里找了些抹布和水桶来,开始打扫这个以后的家。
如此忙活过了三天后,屋子里外整洁一新,阿伍回了一次白石村将几口箱子搬了过来,众人便正式入住了。
而姜姮的下一项计划,也开始提上了日程。
前屋是个格局不错的店铺,姜姮已经想好了,开一个杂货铺子,以卖熟食为主。
老话说得好,民以食为天。
不论哪个时代,卖食物都是最保险的法子,当然也要口味好。
但是开酒楼的话,没有那么多的本钱,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,这个铺子分不出后厨,如果开个小食铺子就很不错了。
姜姮花了半个月的时间,请了木匠把店铺里装修好了,置办了桌椅,而后一头扎进了图书馆,找酱料和小吃的制作方法。
最后,她定下店铺走的路线,开始着手准备。
首先麦芽糖和松花蛋是肯定要卖的,姜姮还找了一些做酱豆干豆皮的法子,当然还有油豆泡,甜豆蓉糕。
之前阿伍从山上带来的那截枯木上已经长出了不少的蘑菇,正好此时可以收获来做好吃的。
另外还有以前那种给小孩们当零嘴的豆渣甜饼,姜姮也打算做上一些,除此之外,她还去了之前给阿伍买弓的武器铺子,央着那壮汉店主帮忙打了一个九宫格的大圆锅子。
武器铺子的壮汉还记得姜姮,听闻她要打铁锅,自然是一口应下了生意。
这口九宫格的铁锅,姜姮是打算用来做串串的。
至于油乎乎的冷吃兔和冷吃鸡就不适合在这里卖了,除非张大爷又做出了一批那样的竹筒,姜姮才会考虑做这两样东西。
在香料店跑了几天,姜姮几乎把香料店所有的香料都买了个遍,又买了个石臼,调制她的秘密武器,没过几天,整个院子都被一阵奇香笼罩了起来。
这一次的奇香,比之上次做竹筒冷吃兔的那时候味道更香,四娘馋得嗷嗷叫,围着锅子打转,若不是姜姮一直分心盯着她,怕是要被烫出燎泡。
“晏儿,去坐好,等阿姊把东西做好了就给你吃。”姜姮催道。
“阿姊,还要多久好啊?”四娘眼巴巴地瞅着锅里沸腾的汤汁,口水都要下来了。
姜姮瞧她那小馋猫的模样,忍俊不禁,意外一低头,就见长大了不少的小六也口水滴答,吐着舌头摇着尾巴,一点尊严都没有的样子。
四娘和三郎这对双胞胎,长得虽然一样,可性格却大相庭径。
三郎沉稳得不像个七岁的孩子,四娘却活泼得不行,活像个假小子。
此时三郎正乖巧地坐在一旁,还伸手来拉四娘:“晏儿,坐好啦,待会烫着了。”
四娘被他拉着,脑袋却还是向着锅子里,身体力行的表演了什么叫做望眼欲穿。
二娘则在屋子里央着阿伍帮她写账本册子,这几日姜姮答应她做好了店铺里要卖的材料后,就教她九章算术的。
于是二娘便一直惦记着九章算术,她对这些吃食的兴趣没有四娘那样浓厚,却唯独对赚钱那些个十分伤心。
姜姮便按照现代账本的格式,给二娘画了个图示,二娘就拉着写字好看的阿伍去帮她做账本册子。
院子里,锅里散发出的香味愈发浓郁起来,周边铺子里的小二掌柜全都在嗅着这香气。
旁边粮油铺子的掌柜跑出了店门,仰着脑袋嗅着空气里的奇香,喃喃道:“这啥味儿啊!这么香,哎哟鼻子都要香掉了。”
刚说完,就听见身旁有人答道:“对啊,哎我这肚子都开始咕噜了……”
粮油铺子掌柜睁眼一瞧,就见旁边杂货铺子的掌柜也仰着头四处嗅着味道,那样儿和个馋鬼似的,于是笑道:“咱们是来了个新街坊啊!”
“是啊是啊!”杂货铺子的老板急忙点头,然后又转头朝店里喊:“二小子,二小子!出来,帮咱去问问那家!”一见杂货铺老板打发人去问了,粮油铺的掌柜也不落人下,急忙也喊了自己店里的小子去问。而还未挂上正式招牌的店里,姜姮和一家人都围在九宫格铁锅边,一人一个碗,碗里盛着被串起来的素食。
姜姮最先听见敲门,放下碗起身去开门,就见门口站着个小厮打扮的男子。
这小厮也是被掌柜赶来的,本来站在门前还不觉得什么,结果这门一打开,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,顿时激得口水泛滥了。
他不住地探头朝里面看,姜姮挡住他的视线,笑道:“这位小哥,是有什么事情?”“这……你这在做啥呀,太香了。”小厮一边说着,一边耸动鼻子去吸气。
姜姮见他年纪不大,又一副馋得不行的样子,顿时笑道:“我家店二月二就开张,到时候来买点尝一尝,不就知道了?”
小厮摸摸脑袋,也是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:“哎,好嘞,那二月二你们可一定得开张。”
“行!”姜姮爽快地应道。
等姜姮关好门转身,就见他们手里的碗已经全部空了,二娘捏着双筷子,正在往外夹东西。
四娘捧着碗,一脸高兴地模样去接新的串串。这一幕让姜姮无奈又好笑,早先她怎么就没看出来,自己这一家子其实全是吃货呢?想到这里她忍俊不禁地摇头,干脆随他们去了。
这一锅吃食是姜姮按照现代食谱做的,这时代虽然没有辣椒,可其他香料还是很多的。
姜姮照着书上调了个十三香粉出来,又拿河鲜山珍走兽之类的,熬出了这么一锅鲜香扑鼻的好汤,汤里又涮了素食串串,被汤汁浸入了味道,别提多香。
所有人都说好吃,姜姮也一边吃着,一边笑道:“都悠着点,别烫着了!”等到大家把这一锅试验品都吃完了,阿伍老实去打水洗锅,二娘则又赖到姜姮身边,要求她教自己怎么做生意。
上次卖松花蛋的时候,姜姮说了一句“卖方市场”,让姜姵这小妮子记到了现在,时不时就要缠着姜姮讲这些东西。
上辈子姜姮没有做过生意,二娘想学,她也不愿意随便糊弄,只好躲在图书馆里挑灯夜战商业书籍,自己先学透了,再去教二娘。
“上次说到哪儿了?”姜姮道。
二娘翻了翻手里的笔记,道:“上次讲到什么,饥饿营销……等同于卖方掌握市场。”
“好,今天我来讲一下什么叫以人为本的销售理念……”
“阿姊,好奇怪哦。”二娘疑惑道,“又要吊着他们,不给他们想买的东西,又要去了解他们想买什么,我都搞不懂了。”
“这个并不冲突啊……”姜姮又继续给她讲下去。
一个上午都是二娘的小灶课堂,等到小灶结束之后,姜姮就开始教他们数学,时间就这么倏忽而过,很快就到了开张的日子。
……
二月二,龙抬头。当天,整个营坊街都闻到了一阵奇香。
众人皆仰着脖子嗅来嗅去,聚在珍馐阁门口闻了一道,摇摇头说“不是这儿”,又接着循着味道走。
一群人又走到了客来居门口,仔细地嗅着。客来居老板以为来了一大批客人,急忙催促小二去招待,哪知那些人闻了一道,又嘟囔着不是这儿,一窝蜂又走了。
可把这个客来居掌柜气得哟,直接把店里的生意都甩下了,出门去跟着那群人身后,想要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。
与此同时,他也闻到了这一股奇香,心中愈发纳闷。
越靠近营坊街最边处,香味越浓郁,只见一间不起眼的铺子门口支起了一口样子古怪的大锅,香味正源源不断从里面冒出来。
还有不少邻里模样的人,正站在锅前买东西。
这群人终于找到了味道的来源处,都是一脸兴奋地冲了上去,围住了那一口不断散发出异香的锅子,开始七嘴八舌询问,不过问得多,买的却少。
客来居掌柜站在远处没有上前去,惊疑不定地望着那个站在锅前说话的少女。
那不是……上次那个来卖雪耳的小妮子么?怎么也开了一家店铺……?
他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,鼻端的香气实在是美妙,可他却压抑住了那想上前去一尝究竟的欲望,沉着脸转身走了。
营坊街另一头,一名男人站在远处嗅了许久,终于忍不住上前去问:“姑娘,你这煮的是什么啊?”
姜姮看见来了新客人,立刻朝他露出了一个笑容:“这个叫鲜香串,素串一文钱两串,荤串一文钱一串,请问要哪种?”
“都给我瞧瞧?”客人好奇道。
于是姜姮从锅里夹了一块豆皮出来,从锅旁边的小案上拿了一张巴掌大小的桐油纸托着给他,道:“给您免费尝尝!”
没想到还有免费品尝的,客人欣然接过油纸,姜姮又递给他一根细签,他迫不及待地就插了一块送进嘴里去。
豆皮又有嚼劲又入味,刚出锅烫的很,客人嘶哈嘶哈的呼气,囫囵吞枣一样嚼了,才回过味来。
回过味了,他立即就瞪大了眼。
鲜,香!东西又有嚼劲,吃着有点荤菜的感觉,他急忙问道:“这是什么?”
“香干子。”姜姮看他满意,又问道:“尝着如何?我家的鲜香串上,有香菇,豆干子,萝卜,黄瓜,油泡,都很好吃。”
客人紧盯着大锅,忙不迭道:“给我来俩素串。”
而他身边的人,见他买了,也纷纷要掏钱尝一尝这东西到底是有多好吃。
“好嘞。”姜姮麻利地取出两串给他拿着,又道,“今儿小店刚开张,里面还有许多东西,客官可以进去瞧瞧,买什么东西都给您免一成结算。”
这人一听,手里举着俩串东西就走了进去。
小六乖乖地蹲在门口,看着客人进去,又转回头看着其他人,尽忠尽职的模样。
这人进门去,只见一个不大的店铺,进门时几张桌椅,四周靠墙摆了些货架,上面都是没见过的东西。
他看见了香干,巴掌大一块,薄薄的,旁边有个纸牌子,上头写着一文钱三块。
另外一个竹筐里是堆起来的金黄的方块东西,闻上去很香,旁边插着木牌子,写着“油泡,十文钱一两”。
“嚯,真贵。”客人咋舌道。“不贵了,客官。”身旁忽然传来一个声音,转头就见个年纪不大的姑娘站在自己身旁,介绍道:“这可是用油炸出来的东西,可费油了,烧肉炖汤都好吃。”
这人手贱去捏了一下,发觉是中空的,果然沾了一手油,心道:一两也能有不少了,也不算贵。
然后他看见手上的素串上正有这个,立刻去咬了一口,顿时露出了意外的表情。
松软的豆泡里蓄满了鲜美的汤汁,咀嚼一番又能吃出豆香,果然是个好东西!
二娘嘴角抽搐地看着这人,有点儿严肃道:“客官,这是进嘴吃的东西,不好拿手去碰的。”
下次得叫阿伍哥写个不能用手抓的牌子才好!
这人尴尬的笑了两声,讪讪收手继续去看别的。
下一个框子里的东西可是让他吓了一跳!
最近宜川镇特别有名的松花蛋!
这东西只有珍馐阁才有,去珍馐阁吃,得花上两百文才能吃到一个,这上面木牌子写着:松花蛋,一百文一个,不退不换,包有松花。
看到这一句,他更是、惊奇:这个店掌柜好大的口气,珍馐阁都不敢包有松花,他们竟然敢这么写!
他也是个学生,自然对这样风雅的东西颇有兴趣,此时见到了,立即拿起一个握在手里,然后就舍不得松开手了。
一旁二娘见他选了东西,立刻给他递了个竹篮子。
这些竹篮子都是姜姮托了张大爷编出来的,精美小巧,正好用来逛店装东西。
这位客官提着篮子,把松花蛋小心放了进去,又去看其他的。而后他就见到了什么没见过的“腐乳”,一种闻上去特别香甜的饼,饴糖,还有晒干的香菇木耳,最后他竟然还看见了一大筐新鲜的黄瓜!
旁边的牌子写着:黄瓜按根计费,五十文一根。其他按时令计费。
“贵、贵、贵。”他一连说了三个贵,摇着头把手里只放了一个松花蛋的篮子拿去柜台算钱。
二娘绕到柜台后,见他只拿了一个松花蛋,笑出了八颗牙齿:“承惠一百文,免收一成,九十文,不收宝钞!”
摸出九十文给二娘,这客官吃完了手里的素串,出门后回头瞧了一眼招牌。
“味鲜香”食铺,他把这个名字记下,握着颗松花蛋跑去找自己朋友去了。
等这人一走,二娘就笑着跑了出来:“阿姊!赚了九十文!”
“卖出了个蛋?”姜姮笑道,趁着现在客人走了一波,正在整理锅里的食材。
“嗯!”二娘满脸兴奋道,“我按阿姊教给我的办法记了帐!”
“好。咱家二娘真厉害,”姜姮微笑着鼓励道,“帮我看看这儿,我去后头再拿点儿酱。”
“嗯嗯!”二娘激动地连连点头。
等姜姮走进了后院,二娘就忍不住仰头去看头顶的食铺招牌。她现在是味鲜香的账房先生,这是她自己要求的。
她对赚钱特别有兴趣,姜姮开张前就给她突击了商业知识,还教了她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法,然后就把账本交给她了。
站在锅前,二娘心中默默念叨着:今天是食谱的头一天开张,截止现在卖出了一大堆素串和一个松花蛋,营业收入九十几文。
后院里,阿伍正在教三郎和四娘一些简单的武术,见姜姮进来,视线立刻跟着她跑了。
姜姮脚不沾地跑进了灶房,提了一大罐子自己酿的酱油和一坛子十三香出来,又跑出去了。此时门口有不少被香味吸引来的人在店门口探头探脑,二娘见他们好奇,立刻笑道:“各位客官,今日味鲜香开张,每人都能试吃一块素串……”
话音未落,那些人立刻凑了过来,吓得二娘举着筷子大喊道:“排队!排队!都有的!一人一块!”
就姜姮拿了东西进出的这会儿功夫,锅里的串串都卖了一半了,她才刚刚把酱拿了出来,此时一瞧锅内所剩无几的食材,只好又回去拿洗干净串好的食材出来放下锅。
就这样,姊妹俩一个收钱一个递东西,场面竟然还有些火爆。开张第一天就这么忙碌,这是姜姮始料未及的,到最后天都黑了,还有人跑来问还有没有串串卖。姜姮只好笑着道:“今日的分量都卖完了,请您明日再来!”
听到她这么说,那人竟然还说:“怎么不多做点儿?”
姜姮无奈,她已经准备了很多食材了,可还是都卖光了。
这一天下来,荤素串串卖了上百串,松花蛋卖出去了三个,豆干倒是卖出去不少,存货几乎都卖空了。
夜里收工后,姜姮和二娘累得瘫了两个大字,外面的围裙都没来得及脱下。而此时,家中两个最小的都已经睡下了。
阿伍在一旁看着姜姮,眼底露出一点心疼,道:“恒娘,我也帮忙吧。”
姜姮无力地挥挥手,难拿道:“不用,我都忙的过来,你得帮我跑腿摘菌子呢。”
素串里的菇类特别火爆,不少人还特地问有没有只有香菇的串串。家里的干货不够了,那一节枯木上长得一点儿菌子根本就不够,明天阿伍就得回白石村后山去找其他长了蘑菇的木材。
说到了蘑菇,一首歌忽然出现在姜姮脑海里,她不假思索唱了出来:“采蘑菇的小姑娘,背着一个大竹筐,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……”
阿伍:“……”
唱着唱着,姜姮就忍不住笑了出来,笑得脸上疲惫的神色都一扫而空,到最后笑得根本唱不下去。
二娘正出神地听着,忽然歌声就断了,还说:“阿姊,这歌儿还挺好听,怎么不唱了?”
姜姮只记得这三句,让她继续唱也唱不下去,再者阿伍就在她身旁,站起来足比她高一个头,和光着脚丫背着竹筐的小姑娘一点都不像。
于是她道:“我不记得词儿了。”今天实在是累,本来原计划是继续教二娘算数和一些商业方面的东西,姜姮已经累得抬不起手,趴在桌上休息了会儿,就赶着二娘也去睡。
二娘却道:“我要把今天的帐理一理……”
见她坚持,姜姮也没办法了,挥挥手自己先进屋去趴下了。
1.填写信息
2.沟通需求
3.项目推荐
4.合作洽谈
5.加盟成功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