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11-22 18:24:39 发布人:
2022-09-13 21:38 发表于湖北
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铁衖村大学生夫妻姜旭飞、郭芹,放弃都市生活,投身家乡农业农村发展,用自己劳动的双手改善着家人的生活,也为家乡发展助力赋能,演绎着别样的青春之美,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新风景。
回归田园,都市白领回老家种地
黝黑的脸颊,布满老茧的双手,风吹日晒雨淋在田间劳作,让姜旭飞早早褪去了青涩的模样。姜旭飞和郭芹是高中校友,上大学以后,两人在慢慢接触交往中,互生情愫成为了情侣。
2012年,姜旭飞从江汉大学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,前往上海找到一份月薪1万多元的工作。2013年,郭芹从武汉文理学院毕业后留在武汉上班。2014年两人结婚了,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,为了结束异地生活,姜旭飞从上海回到了武汉。该做点什么养活自己的小家庭呢?起初两人在武汉上班,后转行做起了服装生意,生意刚刚有了一点起色,姜旭飞父亲病了,差点中风瘫痪。
思来想去,两人觉得在大城市奔波“心”更疲惫,他们更向往自由的生活,而且想就近照顾好家人。夫妻俩商议后决定回到姜旭飞的老家铁衖村。“城市高楼大厦也能过,农村乡土生活也可以过,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,农村怎么不能开辟事业呢?”姜旭飞和郭芹数道,打定主意后,2015年7月,两人回到新洲老家。
这个消息在家人群里一公布,一下子炸开了锅。两家人不理解,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,靠拼命努力读书,好不容易走向大城市,现在又回来了,图什么呢?家人们为两人的决定感到惋惜,纷纷劝阻。郭芹的母亲劝说女儿,“你是当年同村中四名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之一,别人都在外工作,怎么你就选择回到农村呢?”姜旭飞的妈妈宋样姣觉得连他们这对老夫妻都选择到广州打工赚钱,而且两个孩子常年读书,缺乏农业知识,怎么种得了地?
分工合作,夫妻俩共同打理700亩农田
经过一番沟通和交流,了解了姜旭飞和郭芹的想法和坚定的意志,姜旭飞父母从广州回来帮助他们,岳父郭福泉提出教女婿开农机。
郭福泉是一位农机手,长期从事农业生产。据他介绍,在得知小两口的决定后,他就提醒了两人,干农业吃劳作的苦,承担农业生产不确定性风险,如果能够接受可以回来,如果受不了,还不如在城里打工吃城市的苦。姜旭飞夫妇向双方父母承诺,既然决定走这条路了,就会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。
姜旭飞和郭芹两人分工,姜旭飞主外,跟着岳父从开农机学起,郭芹主内,照顾好家庭。郭福泉介绍,他是为数不多家里购置了农机设备的,当时村里有农机的很少,到了生产季节,农机需求量较大,几乎是排队等着要农机。他手把手教姜旭飞开拖拉机、收割机等机械,再带他到田里实际操作,渐渐地姜旭飞能够独当一面。后来,姜旭飞贷款购买了农机设备单干。
姜旭飞和郭芹修理农机
据郭芹父亲介绍,每天4点姜旭飞就要起来,中午不能休息,晚上9点、10点才能回家,从来没有听到他有一句抱怨,而且干得越来越好。
仅仅靠开农机并不能维持生活,姜旭飞和郭芹家里有9亩地,已经十几年没有耕种了。夫妻两准备把地种起来,试种的第一年,在父母的指导下,他们跟着村里人学着种田,从撒秧苗、施肥、收割等等,全程亲力亲为,但第一年收成并不理想,亩产只有700斤。
2016年,姜旭飞夫妻俩决定扩大规模试一试,于是他们承租乡邻闲置的土地,开发村里的撂荒地,共计30亩农田,全部种上粮食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亩产提升了,给了两人很大的信心,进一步决定扩大种植面积。
姜旭飞和郭芹检查稻田
与此同时,两人想办法补习农业知识,在增产增收上想办法。在邾城街道帮助下,两人每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,向授课教授请教问题,找其他产量大户讨教经验,逐渐两人掌握了种植技巧,还根据自家情况总结了出属于自己的提高产量的办法。
如今,他们承租的土地规模从最初的30亩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700亩,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,加上开农机,扣除各项投入,一年下来能有个30万左右收入。
姜旭飞夫妇承租的土地不仅包括附近村湾的农田,还有三店街村民听说他们种粮不错,特意联系他们,主动说要把地给他们种。下一步,姜旭飞夫妇计划成立合作社,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,再成立粮食加工厂,进一步实现创收。
暖心帮扶,全力支持盘活撂荒地
要让年轻人回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。近日,新洲街道党工委书记专门来到铁衖村进行了现场调研,倾听姜旭飞和郭芹的心声,并在现场召开了帮扶协调会全力支持这对大学生夫妻盘活撂荒地。
据郭芹介绍,他们准备办合作社、建粮食加工厂,需要办流转手续、租赁厂房。于是,现场成员给郭芹和姜旭飞出主意想办法,优先帮助他们申办家庭农场,在政策范围内提供最优服务,后续流转手续将村、街道两级出面协调。由于铁衖村用地紧张,将想办法在附近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地方租赁厂房。为了帮助郭芹和姜旭飞提高农业种植技术,还将邀请农业专家一对一对其进行跟踪帮扶、技术指导。
邾城街党工委书记韦春煊表示,如今的农村有许多支农惠农政策,这片土地大有可为,年轻人也能在农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,街道将结合“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”针对他们创业规划,落实对口帮扶,帮助回乡创业大学生克服困难,把合作社做大做强,做成全街示范合作社,带动更多村民致富。
“要让年轻人回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,在自己家乡就可以实现美好、幸福生活,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,我们将会全力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创业环境和优质服务,共同缔造美好生活。”韦春煊说。
来源 | 极目新闻 武汉广播电视台
我对项目很感兴趣,请尽快寄资料给我!
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?
我想详细了解加盟流程!
加盟该项目能得到哪些支持?
我想加盟请电话联系我!
加盟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?
项目很好,请尽快联系我详谈!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