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05-22 06:53:48 发布人:
结论先行,餐饮没有护城河。
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新厌旧,那为什么还会有餐饮巨头,比如麦当劳,星巴克的出现呢?理由也很简单,前者是规模化,标准化到极致的产物,后者是上瘾性和便捷性的产物。他们共同的成功密码=标准+快速+廉价+连锁。
他们这套玩法太成功了,以至于他们的竞品很难用他们的模式去击败他们,就像肯德基,汉堡王不可能用麦当劳的模式击败麦当劳,同样Tims,Costa也不可能用星巴克的模式击败星巴克。
但在中国市场上,这个模式似乎发生了变化。就以茶饮为例,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,也从中国台湾带来了奶茶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,中国的奶茶店遍地开花,领军者是Coco和一点点,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,伴随着国潮风的兴起,奶茶店这个低门槛高毛利的生意再度成了创业者的新欢。
网红奶茶店的运营有三大法宝:
法宝一,排队
排队5小时买一杯茶颜悦色,加价100元买一杯喜茶,这些犹如天方夜谭一般的故事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,也同样激活了我们一定要去喝一杯的神经链路,想去体验一下这些茶到底有什么魔力。
当你排队几小时终于买到你心目中的网红奶茶时,味道已经没那么重要了,你大概率会拍照发朋友圈,再配上一句“排了XX小时终于买到了”之类的话。网红奶茶靠用户自动分享这一招就火出天际,所以为了刻意制造排队,很多网红店会强制要求每一杯奶茶的制作时间不低于XX分钟。那为什么我们了那么久的队还要发朋友圈,给好评呢?因为人性如此,为了一杯奶茶花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,不发朋友圈都对不起自己的努力,而发差评等于说自己被收了智商税,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说自己不行。
法宝二,流量
现在想让一个东西变网红已经有固定成熟的模式了。先让小红书,抖音,快手,微博,淘宝直播的KOL带货,然后把流量导入私域进行转化。这样的模式特别适合新品层出不穷的高端水果茶们。而且喝一次只需要几十元的成本,几乎人人都能接受,而中国不缺的就是尝新的人。
法宝三,复制
从资本最爱的赛道理论来说,这貌似也是好生意。奶茶是饮料赛道,这可是万亿级的市场,想象空间巨大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%,单店毛利高达60%以上,1年之内回本,标准化程度高,人员技能要求低。
只要一家店火了,简单复制就可以快速开向全国,资本最爱的投钱开店,收入增加模式就出现了。而且到一定规模后,IPO上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
但拥有了这三个法宝,就能让网红奶茶生意持续火下去吗?随着喜茶,奈雪的茶,乐乐茶,这些店越开越多,他们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是在不断下降的。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喝这些茶还要发个朋友圈的,他们的日均单量也在持续下降,同样等待时间也在减少。这说明用户对他们已经越来越不感冒了。用推新品来争夺用户的眼球行不?可以,但流量思维的最大局限可以用信息论完美解释,流量信息用过一次之后就没用了,所以他们需要持续制造爆点,无论是油甘还是黄皮,都是如此,他们始终活在流量焦虑和过气的恐惧之中。
说到这里,我们可以拿高端奶茶和咖啡来比较一下。咖啡生意为什么是好生意?因为咖啡有千年不变的单品:美式,拿铁,然后在这两者基础上推出各种变种。另外每种咖啡豆的味道是极其稳定的。而奶茶生意,比如哪个是喜茶的基石产品?芝芝莓莓?多肉葡萄?其实可以很负责任地说,没有。高端水果茶,如何保证所有水果的品质是恒定的?即使都是暖棚水果,地域,季节也会影响水果的口感,想要稳定的口感,那必须要加入大量非水果元素,而且非水果元素可以盖过水果元素的口感。
因此,无论这些高端水果茶知道也好,不知道也罢,他们只能坚持走网红路线,哪个火做哪个。没有火的就自己强行制造概念。明知道这些产品火得快,凉得更快,但没有一家高端水果茶敢不跟随。所以,与其投资高端水果茶,不如投资高端水果上游供应商。
最后再说说茶颜悦色,为什么茶颜悦色要一直在长沙待着,不愿意出城。难道是它不想赚钱吗?当然不是,而是作为一个网红奶茶,它的优势是价格,味道,有趣和地域文化。每个去长沙的旅游者基本都会买一杯茶颜悦色来喝,并打卡发朋友圈。这样既有效利用了地域优势,又规避了其他全国性高端奶茶会快速失去吸引力的风险。但长沙总会饱和,光做旅游者生意,肯定也做不大,所以去深圳试水,果然一炮而红,但你试试让它在深圳开200家试试,或者把旗帜插满全国试试?失去地域文化和难得到的标签,它还剩下什么?
综上所述,高端水果茶的网红生意到底是不是好生意?从好的方面来看,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它可以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线四线把店开遍全中国。但从坏的方面来看,喜新厌旧,品质稳定性,以及低糖生活的流行都会对这种模式形成巨大冲击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十年。用这句话也许最能形容高端水果茶的商业模式。
PS:餐饮同样是这样的问题,海底捞股价持续下跌的本质就是,资本以为开越多的海底捞,就能赚更多的钱。记得曾经有个海底捞的投资人说过,全中国万达广场规模的商业体有3000多家,所以海底捞门店的天花板也是这个数,目前海底捞才开了几百家门店,所以海底捞的价值应该是现在的10倍以上。但实际情况是开更多的海底捞,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收入,反而是翻台率的持续下降和成本的持续上升,资本想到了一切,但却恰恰没有想到人性的喜新厌旧。
PS1:标准化的快餐为什么越来越多?各种牛肉面,猪脚饭,水煮鱼,米粉,麻辣烫都在资本的助力下高速发展。原因之一是快餐鱼龙混杂,统一供应链能带来更大的成本优势,更稳定的口感,对杂牌形成碾压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餐饮的毛利极高,如果开一家店可以一年回本,那资本的投入绝对不会亏,因为不高的PE配合着极高的现金回报,这绝对是个好生意,至于过几年就不行,那时候资本早就赚回本了。更何况还有加盟这个神器,只要总账是赚的,这就是好生意。
我对项目很感兴趣,请尽快寄资料给我!
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?
我想详细了解加盟流程!
加盟该项目能得到哪些支持?
我想加盟请电话联系我!
加盟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?
项目很好,请尽快联系我详谈!
发布
电话
微博
公众号
回顶部